禪宗修行秘要指南1

台灣李貢銘2013
打得念頭死,方許法身生。
念頭如何死?這是修行的功夫境界,能使念頭主動停止,而諸有心念同時得停止。法體本是空性,故有妄念時不能見著法性體,你就不可能了解本體真性。佛學說有三身,就是法身、化身及報身等三身。

妄念不息,即是無明,故真心受到蒙蔽。打妄念就是做功夫,如何打?不是叫你用棒子去打,這個打字是做功夫的意思。通常我們工作的時候都要雙手,雙手拿著棒子去打鐵釘,這個打字有手有丁,其實就是釘住念頭的意思。禪宗做起功夫的時候,就是要牢牢地盯緊念頭,不讓念頭跑掉,直到念頭停止為止。你不能跟隨著念頭走,念起念滅,永遠都不能停止,這個止住的功夫是佛法的基礎門檻,不能做到那後頭的功夫就不用說了。

大乘說六度波羅蜜,戒定慧是學習顯密共通的法門,你修行不能得止,那就不用說禪定了。但得明白不能執持於如此是真諦,因為得止的定義在停止妄念,令心念走入清淨流,此時此刻的念頭是淨念相繼,止後看功夫論止的時間長短,不是永遠就止在那裏不動,不要傻了。因為生命的持續性,使心念會在停止後復動起來,就像大地一樣,動靜交替,動極則靜,靜極則動。我們每天看著陽光與黑暗的交替,你的練功道理也是如此,你不要被古代老禪師給騙了,以為自己現在得渺小福報就能入深禪定,看那一座就是幾十年或百年,這個禪定的智慧與福報,不是簡單幾句話能解說,只要你功夫到家,這個道理你就懂了。

過去公案太多禪師座破幾十個蒲團的案例,仍然無法明心見性,看我們現在座幾十年蒲團還是新的,我們現代做功夫不像古人專注,因為環境變遷太多誘因,不是電視就是玩電腦,五聲六色的誘惑及追逐,使心不能寧靜。這些因素都要好好認知及改善,不要糊里糊塗的練習,免得浪費寶貴的生命。學者當知久坐可能入枯禪,當個自了漢不是學佛的正道或目的,但不能得禪定也是不對的,同樣不能入道。

在做工夫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念頭與身體的關係,一邊修持你會看見造成望念的原因,以後你就懂得戒律的重要性,這個功夫能提升你的觀察力,最後你才會懂得觀照的要領,所以要務實的修持,不然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經驗的累積,你的念頭會更亂,更難掌握住它的活動。

我們修行都得從靜坐入門,至少你要懂得練習呼吸法門,但很少人學得好,你要知道調息法門,真正的秘密在心念,心念不能緊密清淨,那你的呼吸就不能停止。心息要能相依,心念與呼吸完全同步,心念要呼吸快就快,要它慢就能慢,由心念來控制呼吸,這是呼吸法深密的地方。

持咒的道理也同於呼吸法,你修行拼命的念經持咒,結果還是不得力,那問題就出在你不得心法的要領。經典與咒語要能與心念契合為一,這才是功夫所在的功德。我們現在都在拚數度或數量,以為經典或咒語念得越多,功德就越大,基本上對初學者來說是對的,因為養成一種記憶及習慣,就能減少心念受到業力的左右,但很多人是一邊背誦經典,然後一邊分心做其他事,功夫還沒到的時候,這樣就不能隨意得力。契合要從理解經典義理入手,念誦經典要懂經典禮頭說甚麼,一邊持念要一邊理解,當你真正理解經典的智慧之後,你就能背誦及將心投入融合一起,這樣在你生活中就能如理如法,不然平常生活是一套,到佛堂誦經又是一套,兩種不同的生活人格,搞得很多人四不像,所以業障現前時,你就又回到顛三倒四的心境。

佛教在外幫人的時候,總是被教外人說沒功夫,以為趕個經懺就有功德,確實是要檢討之處。幫人消災解厄的法會,你必須懂得法節及義理,哪些經典是能做甚麼?譬如金剛經說甚麼?梁皇寶懺說甚麼?不是你把完整的經典念完,就能幫人解決所有的困難。眾生有求於你,而你將就得幫忙念個經消災,救不了就把責任推給信徒,說人家不虔誠,不然就是業障深重,所以經典功德也救不了。我就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心態,你只要將經典義理融會貫通,很明白你修持的經典說甚麼,還能落實在你生活中,那你就是具備準菩薩的地位,這個最重要且實際,亦是自利利人的正確理念。

最後我們要了解念頭如何死?法身是如何生?若行者不知為何而解,那就是功夫未到家,盡管你如何的參禪悟道或持經念咒,都仍然只是凡夫一個。

在〈禪宗修行秘要指南1〉中有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