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子化書新解

2012/5/21李貢銘註解

知變化之道。——《易•繫辭傳》。虞注:“在陽稱變,在陰稱化,四時變化。”荀注:“春夏為變,秋冬為化,坤化為物。”天地之大,人世間萬物尚不見能有停止變化的,人從出生開始,就得進入衰老病死,縱使你的生活能養尊處優,仍然無法停止形體的變化。縱使你在世擁有廣大的權勢,同樣也不能停止施生命變化。從世俗凡人如何變化成聖賢,聖人修道的理念及眼裡,究竟如何看待世間的一切說些什麼?這是化書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Bai百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形象就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各種感覺器官在大腦中形成的關於某種事物的整體印象,簡言之是知覺,即各種感覺的再現。有一點認識非常重要: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們對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感知不會完全相同,因而其正確性受到人的意識和認知過程的影響。由於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因此事物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不同形象會對人的行為產生不同的影響。
一、道化
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是以古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故藏之為元精,用之為萬靈,含之為太一,放之為太清。是以坎離消長于一身,風雲發泄于七竊,真氣薰蒸而時無寒暑,純陽流注而民無死生,是謂神化之道者也。
李註:道源有何依據呢?廣大的虛空能化出各種神靈,神靈的力量能化生氣,氣得散聚能凝聚化生出形,形象一定形則萬物產生,所以就曉得萬物的演進或滅亡,皆有阻塞道化的現象。道的妙用在何處?由形體化為氣,由氣化生神,由神化而入虛空,虛空清明而萬物能通化而無礙。這是古代聖人研究「通塞」的端的,探究出萬物造化的源由。修道煉化精氣神的次第口訣,從忘形來養氣,不受形體的阻擾使氣能創通;忘氣以養神,這是從調節呼吸入門,練習到達幾乎忘記呼吸為止,心念停止就能令氣住脈停,這裡討論的全是功夫境界;忘神養虛,最後就連繫住心念的念通通要放掉,忘神也是功夫忘掉專注念頭的那一念,就能進入太虛。身形為實,心意為虛,令其虛實相通,故稱為大同。所以使其精氣神潛藏在生命內稱為元精,妙用在外為萬靈;讓它能相互融合起來稱為「太一」;使它能釋放出去就是「太清」。在人體中主要元素是水火、亦主性情之消長作用,就類似天地的風雲發泄現象,都是源自於七竅與外境的感受所發生。若能掌握住真氣的薰陶,就能如同沒有春夏秋冬的節氣變化,最後使純陽氣流注周身,就能跳脫生死的週期,這就是神化的真道。
蛇雀

蛇化為龜,雀化為蛤。彼忽然忘曲屈之狀,而得蹣跚之質;此倏然失飛鳴之態,而得介甲之體。斫削不能加其功,繩尺不能定其象,何化之速也。且夫當空團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求空,見空而不見塊。形無妨而人自妨之,物無滯而人自滯之,悲哉!

傳說蛇能演化成為龜,雀能演化成為蛤。假使有一天蛇真變成烏龜後,忘記行動要用腳,它本來是利用曲屈來走路,現在是烏龜形體有腳,而要學烏龜用腳來走,那它走起路來就不靈巧,且是搖搖擺擺的樣子。雀的活動是用羽毛來助長活動力,還能以鳴叫來做溝通,當變成蛤之後,雖然增加介甲的保護,但所有行動無法像有羽翼那樣靈巧。舉此例說明人從凡夫修練轉變成為聖人,這些演化過程與萬物進化是相同,生命演化不是靠削減來獲得,亦非繩尺能定量它的形狀,沒有其他速成的方法。

修道人想要能解脫世俗的樊籠,欲想要跳脫進入虛空中解脫一切困苦。當能見到虛空中凝聚成為一塊時,你以為看見塊體是為空性的真實性,當塊體消失後,你就認為是進入虛空實體,這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其實,虛空中出見的塊體根本有不妨害你,都是人心自己假設出來的障礙,看見事物的阻礙也是同樣的道理,何必庸人自擾之。

你現在拼命的練氣持咒修法,日久下來一點感覺也沒有,你就認為毫無受益;那心裡有求的心總是罣礙著,當六根發生覺受時,你就認為是修道有所得的境界。這就是空中求有,以為是有得,當它從心上消失之後,就認為已經不見了。這都是這裡所要告誡我們的道理。

註:蛤:有一束閉殼肌連於兩殼之間,用以閉殼。有強大、肌肉質的足。多數蛤類棲於淺水水域,埋於水底泥沙中免受波浪之擾。蛤將水從進水管吸進,又從出水管排出,從而進行呼吸和攝食。體型大小差異極大,從0.1公釐到1.2公尺都有。許多蛤類可食,包括文蛤、花蛤、斧蛤、圓蛤、女神蛤和軟殼蛤。

註: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起路來搖搖擺擺。

老楓

老楓化為羽人,朽麥化為蝴蝶,自無情而之有情也。賢女化為貞石,山蚯化為百合,自有情而之無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虛無所不至,神無所不通,氣無所不同,形無所不類。孰為彼,孰為我?孰為有識,孰為無識?萬物,一物也;萬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

傳說古老的楓樹能演化成為能飛的人,腐朽的麥梗能演化為蝴蝶飛走,從無情之處演化出有情的生命。世間賢慧的女人,後來都演化在貞節牌坊上面;山裏的蚯蚓後來都演化為百合,這是從有情生命演化為無情的現象。因為這些現象及傳說的觀念在,故有諸多演化的傳言,就連無情的土木金石之類,都能連結有情性的精魄。蝴蝶寄生的卵,若非獲得麥梗發酵的孵化,又何以能孕育出蝴蝶的幼蟲。麥梗是無情,事實上有無情之間關係密切,似乎彼此某些生活上是無法切割開來的。

修道你就老實的修下去,不要再搬空說有或移有談空,體解大道之理,自然虛空無所不至,神就能無所不通,氣也就無所不同,形也能無所不類化。不論你是從有修入空或從空修入有,或有意識,或無意識,以哪一種立場看待修行,萬物皆不離一物之化,萬神之變化,亦不離於一神之化,這就是修道的最高境界。

  註:百合花素有「雲裳仙子」之稱。由於其外表高雅純潔,天主教以白百合花為聖母瑪利亞的象徵,而梵蒂岡以百合花為國花。百合的種頭由鱗片抱合而成,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國自古視為婚禮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百合也是一些鱗翅目幼蟲,如亮兜夜蛾(Cosmia trapezina)的食物。

 

耳目

目所不見,設明鏡而見之;耳所不聞,設虛器而聞之。精神在我,視聽在彼。跰趾可以割,陷吻可以補,則是耳目可以妄設,形容可以偽置。既假又假,既惑又惑。所以知魂魄魅我,血氣醉我,七竊囚我,五根役我。惟神之有形,由形之有疣。茍無其疣,何所不可?

現代眼睛不好的人,所以需要戴眼鏡來輔助看東西。耳朵不好的人,就得利用助聽器來幫助聽取。耳目的功能主要在精神,精神在我的主導。至於所看見或聽到的聲音關鍵都是在對方,這個啟示道理對修道來說很重要。人出生時身體手腳指有跰趾時,可以手術來分開它,兔唇也可以添補回來。耳目之用處,不可不分辦清楚,因為耳目看到及聽到的,都是對方的意思,不見得是真實的。所見所聽都能妄想假設,說給人家聽的事情也能偽造出來。你又何必那麼在意所見所聽的東西。當知,既然現象及聲音都是幻化來的,既然是能迷惑於人的耳目精神,你就要體悟不受影響損耗你的精神。

古今傳授諸多法門及觀念都是妄想假設出來的,你必須懂得辨別,譬如你所聽到修煉魂魄能成道的法門,那是在迷惑你的說法。或修練血氣能成道的方法,那是在麻醉自己的說法。說甚麼打通七竅的束縛及玩弄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練習法,就能成道的說法全是捏造出來的。唯有煉神成形是真,修道是人人皆可修成就的,除非你是身體罹患疣病染身,不然無病在身,又有何不能成道的事。

註:【文章出處】DrSkin www.drskin.com.tw任何一種人類乳頭狀病毒的感染,在醫學上都稱為病毒疣。

多數的病毒疣並無症狀,但在手掌、足底,因壓迫會有疼痛感,而扁平疣則偶有輕微癢感,疣具明顯傳染性,因此常為多發性,特別是在扁平疣,往往數目在二十至一百個,且因搔抓傳播而呈線狀排列,或是在刮鬍子時蔓延,至於生殖器疣則是靠性行為傳播。不同的疣之所以有不同表現,部分是因病毒的不同,目前已知有至少超過七十種的乳頭狀病毒,各有好發之感染部位,因此在正常人,即使以手碰觸生殖器疣,手部也不致有被傳染的危險。

環舞

作環舞者宮室皆轉,瞰回流者頭目自旋。非宮室之幻惑也,而人自惑之;非回流之,改變也,則人自變之。是故粉巾為兔,樂石為馬,而人不疑;甘言巧笑,圖臉畫眉,而人不知。唯清靜者,物不能欺。

跳舞旋轉的人,看見身旁舞場的景象也都跟著轉,當她回頭看時,就連頭及眼睛也會跟著旋轉過來。所見到旋轉的景象不是舞場的幻化,而是人受自己舞蹈迷惑幻化出來的情景。所以說,我們看到搞藝術表演的人,利用粉巾紮成兔子來娛樂老饕,樂石雕刻藝品為逼真的馬,令人不懷疑它的真假。當與人彼此交談時,就利用甜言蜜語,花言巧語,偽裝嘻笑,或塗臉畫眉,諸有虛偽裝扮的行為,人皆不能自知。殊不知,唯有真清靜者,不為萬物所欺矇。

註:宿州乐石砚为中国古代名砚,产于安徽省宿州市,在唐宋时已负盛名。韩愈、白居易、苏轼、米芾等文豪方家均有论赞。在国内、日本、东南亚被视为珍品。

 

鉛丹

術有火練鉛丹以代谷食者,其必然也。然歲豐則能飽,歲儉則能饑,是非丹之恩,蓋由人之誠也。則是我本不饑而自饑之,丹本不飽而自飽之。饑者大妄,飽者大幻,蓋不齊其道也。故人能一有無,一死生,一情性,一內外,則可以蛻五行、脫三光,何患乎一日百食,何慮乎百日一食。

  絕食或斷食的行為,乃是古今社會皆有流行的行為。古有方術專門修煉鉛丹來取代食物的方法,稱為僻榖術。據說某些石化類經過冶煉後能食用,並且能長期不用食物。譚子說豐收就不會饑餓,若不豐收要勤儉時就得挨餓,這些都不用靠丹藥來飽肚,那是靠人的誠心誠意來維持。當人修煉減少慾望時,自然就能減少對食物的慾望,就算不服用丹藥也能有飽足感。饑餓是一種大妄念,飽足是一種大幻想,不能將饑飽的感受與修道的成就相提並論。當你悟道之後,自然能解脫於有無、生死、情性、內外,甚至能蛻化五行、超脫三光,哪還用擔心飽餓的問題?更不用怕一日飲食百餐或考慮是否百日只吃一餐?

形影

以一鏡照形,以余鏡照影。鏡鏡相照,影影相傳,不變冠劍之狀,不奪黼黻之色。是形也與影無殊,是影也與形無異。乃知瑚以非實,影以非虛,無實無虛,可與道俱。

當你用一個鏡子照自己的形狀,並且用其它幾個鏡子來照影子,利用鏡子彼此相照,還是可以傳導真實的影像,身體上的衣帽及耀眼的顏色都不會改變。所以能說形影無別,得以辨別那些寶石經過雕塑美化的非真實,而你的影子才是真的。果真你能領悟這箇道理,無實無虛,大概就離道不遠了。

註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蟄藏

物有善於蟄藏者,或可以禦大寒,或可以去大饑,或可以萬歲不死。以其心冥冥兮無所知,神怡怡兮無所之,氣熙熙無所為。萬慮不能惑,求死不可得。是以大人體物知身,體身知神,體神知真,是謂吉人之津。

萬物各有其性情質量的功能,有些是善於蜇藏、或有防禦大寒的作用、或有消除飢餓的效果、或能永恆不死,個別具有它生存的特性。主要是因為它的心性是幽深不见,比喻有如人心的一些生理、病理微妙变化。它的神是和順融合於所有環境的生存。它的氣是溫和而無所不為。任何虞慮都不能迷惑動搖它的精氣神,就算想要死都不可能。這是修道人應該學習的理念,從體悟萬物了解它的身體性質,體悟身體性質了解它的精神,體悟精神所在而了解它的真實性。這是修道獲得最寶貴的津液糧食。

梟雞

梟夜明而晝昏,雞晝明而夜昏,其異同也如是。或謂梟為異,則謂雞為同;或謂雞為異,則謂梟為同。孰梟雞之異晝夜乎?晝夜之異梟雞乎?梟雞之同晝夜乎?夫耳中磬,我自聞;目中花,我自見。我之晝夜,彼之晝夜,則是晝不得謂之明,夜不得謂之昏。能齊昏明者,其唯大人乎!

梟鳥是貓頭鷹,在晚上對牠來說等於是白天的靈活,而雞的生活習性就不同了,晚上他就不靈光了。梟與雞的活動習性在晝夜上是完全相反的。如果要分辨梟與雞有何相異之處,不能只從牠們生活晝夜的慣性上來區分。若以晝夜的觀點為主,說貓頭鷹是異類,雞是同類,或說貓頭鷹是同類,雞是異類。這就過於主觀的想法。譬如現代工作職業的關係,有人白天上班,有人是上夜班,從上班的時間做為區分人有不同的類別。修道人在修什麼?當你耳朵聽到磬聲的時候,也只有自己聽得到。當你眼睛昏花的時候,也只有你自己看得到。自己對於晝夜的感受與別人對晝夜的感受不同,主要從自己是否感受晝夜上來做區別。修道的經驗就是如此,你說現在是清明或昏暗?在個人的身體覺受上,各有不同的反應。尤其是心智上的清明與否?就有如飲水,冷暖自知!惟有能跳脫晝夜的約束者,才是修道的用意。

四鏡

小人常有四鏡:一名璧,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璧視者大,珠視者小,砥視者正,盂視者倒。觀彼之器,察我之形,由是無大小、無長短、無妍醜、無美惡。所以知形氣謟我,精魄賊我,奸臣貴我,禮樂尊我。是故心不得為之君心,王不得為之主。戒之如火,防之如虎。純儉不可襲,清靜不可侮,然後可以跡容廣而躋三五。

看小人的態度有四種鏡,一個叫做壁;一個叫做珠;一個叫做砥;一個叫做盂。當小人看見壁玉的時候,是越大越珍貴。當小人看到珍珠的時候,是越小越精緻。當小人看到砥硯的時候,選擇規格是越正越好用。當小人選擇盂盆的時候,就得倒過來看底部是否平穩。四鏡主要分辨在於「大小正倒」。當在觀察人的根器的時候,看見他對外物的反應態度,就能大概的掌握到他的根器心性如何?就看他對於大小之氣度,長短尺度的辨別力,對於美醜的嫌棄心,或是對於善惡分辨心。從這裡就能明白為何形氣會迷惑我,精魄能賊奪我,奸臣會看重我,禮樂是尊崇我。這樣你就更能明瞭心君為何不能作主,當國王的不能作王了?戒慎小人就得像怕火燒身一樣的態度,防患時就像防備老虎一樣的謹慎。修道人當知秉持純正勤儉,小人就不會侵襲你;保持清靜小人就不會欺侮你。甚至你就能自由自在的四處活動,還能保持精氣神飽滿。

射虎主

射似虎者,見虎而不見石;斬暴蛟者,見蛟而不見水。是知萬物可以虛,我身可以無。以我之無,合彼之虛。自然可以隱可以顯,可以死,可以生而無所拘。夫空中之鹿若飛雪,而目未嘗見;穴中之蟻若牛斗,而耳未嘗聞,況非見聞者乎!

老虎多數是藏於森山之中,若是你為打老虎,而忘記你沒有爬山的經驗,這樣就去打老虎就有性命危險了;蛟龍多數是生活在深水之中,若你想要斬殺蛟龍,而忘記你不懂水性,你就學人去殺蛟龍,那你的性命也相當的危險。當知世人生命的價值有多寶貴,你要能充分的運用生命活著時的時間,不要隨便的浪費你寶貴的光陰。萬物能夠不受時間的限制,你也能拋開我執的身見。「以我之無,合彼之虛。」自然就能操控你的生命到達自主的程度,隨即能隱能顯,掌握生死而無所拘束。修道的一切都得要務實親證,縱使空中出現鹿像雪一樣滿天飛,但你的眼睛都看不到也毫無用處;洞穴中的螞蟻像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的多,而你都不曾聽聞過,何況真正的修道你聽聞過嗎?

龍虎

龍化虎變,可以蹈虛空,虛空非無也;可以貫金石,金石非有也。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其死非終。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斃,神不可得逝。

在道家的修行理念上,龍虎是專有名詞,牠不是眼前所見的動物,概指身體上的作用。龍虎是指人的性情,有時是說人體內的器官,譬如說龍屬木是肝膽是血,虎屬金是肺器官是氣等,修道名詞另有舉些朱雀、玄武星名來輔助說明。

  龍化虎變是人轉化性情,轉凡成聖,是為降龍伏虎,這是修持禪定功夫。然後可以履步虛空,如《淮南子·原道》說的蹈騰崑崙。虛空並非沒有,這是指煉炁的成果。還能貫穿金石,說金石並非實體,有無在修道人來說,是可以合而為一。所以說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因為筆者尚未悟道取證,無法具體地告訴大家,究竟功夫是否真能修到此,我無法給大家答案。這裡主要在說明空有不二的道理,譚老師又說「其生非始,其死非終。」出生不是開始,死亡也不是終了。若能通達有無相通的道理,形體可以不死,精神也能不消失。

遊雲

遊雲無質,故五色舍焉;明鏡無瑕,故萬物象焉。謂水之含天也,必天之含水也。夫百步之外,鏡則見人,人不見影,斯為驗也。是知太虛之中無所不有,萬耀之內無所不見。則世人且知心仰寥廓,而不知跡處虛空。寥廓無所間,神明且不遠。是以君子常正其心,常儼其容。則可以游泳于寥廓,交友於神明而無咎也。

心神清淨無任何的塵垢,就能看見內含五行本來鮮明的顏色。類似乾淨無塵的鏡子,能夠清澈顯應上鏡的萬物。從渺小的水珠中觀看到廣大的天,天也含著水,水亦能含著天。說明人能心神清明,即能有含蓋廣大的天際。所以百步之外,心鏡能照見人,人不見影,這是驗證的境界。這樣你就能明白太虛之中無所不有,萬耀之內無所不見。世人雖然知道心量要廣大,但卻不曉得人就處在虛空之中。廣大且要能沒有分別心,那麼神明就不遠了。所以君子平常要保持端正心思,莊嚴容貌行為。那你就能自由自在不受空間的約束,交往的朋友也能知己毫無遺憾了。

噦咽

有言臭腐之狀,則輒有所噦;聞珍羞之名,則妄有所咽。臭腐了然虛,珍羞必然無,而噦不能止,咽不能已。有懼菽醬若蝤蠐者,有愛鮑魚若鳳膏者。知此理者,可以齊奢儉,外榮辱,黜是非,忘禍福。

當你看到腐臭的東西,你就會感到想要嘔吐;聞到珍餚香味的食物,你就會貧嘴流口水。腐臭畢竟只是一種氣味作用,珍餚同樣是氣味的感覺,但一種令人想要嘔吐,一種能讓人流口水,但都同樣是氣味的感受。有人食物怕吃到辛辣的味道,吃起來看他的表情就像很痛苦的樣子。亦有人專愛挑吃鮑魚鳳膏是同樣的道理。若是你懂得這個道理,在內飲食就不會那麼奢侈,對外榮譽或污辱就不會那麼的不舒服。人能如此作為,自然就能離是非忘禍福。

大化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化精,精化顧盼,而顧盼化揖讓,揖讓化升降,升降化尊卑,尊卑化分別,分別化冠冕,冠冕化車輅,車輅化宮室,宮室化掖衛,掖衛化燕享,燕享化奢蕩,奢蕩化聚斂,聚斂化欺罔,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亂,悖亂化甲兵,甲兵化爭奪,爭奪化敗亡。其來也勢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是以大人以道德游泳之,以仁義漁獵之,以刑禮籠罩之,蓋保其國家而護其富貴也。故道德有所不實,仁義有所不至,刑禮有所不足,是教民為奸詐,使民為淫邪,化民為悖逆,驅民為盜賊。上昏昏然不知其弊,下恍恍然不知其病,其何以救之哉!

讓心進入虛空,則虛能化出神明,神明則能化氣,氣足能化成形,形滿能化精,精化顧盼。顧盼就是慾望的意思。所謂:「飽足思淫慾,飢寒發盜心。」慾望高能化揖讓,揖讓是一種相互讓步的行為,所以揖讓能化升降,亦指謙卑的心量態度。升降化尊卑,尊貴及卑微的觀念。尊卑化分別,有尊卑之後就有分別心。分別心出來後,就想要強地位。地位有了又想要名車。名車享受有了,又想要高級住宅。高級別墅有了,還要有保全侍衛。有了保全侍衛,還要享受大餐,大餐有了就更為奢侈及放蕩。生活放蕩後,緊接著就揮霍淫亂。揮霍淫亂後,就開始說謊騙人。謊話詐取有了,犯罪的機會就大。犯罪被制裁後,就有大逆不道的行為。叛亂多就得養兵防禦。有了兵權之後,就有更大爭奪戰爭及滅亡的事情發生。社會的演化就是這樣環環相扣,當形成局勢之後,你就無法阻擋它禍害的力量。

   所以說大人必須以道德來處世,以仁義來漁獵(謀生),制定法令刑則及禮儀來保護百姓,這樣就能保護國家及護衛百姓的身家安全。若是道德不能教化落實,仁義不能施行,司管法律不公或不足,這樣就有機會讓百姓使奸詐,讓民眾步入淫邪,演化出民眾悖逆政府的現象,逼迫百姓去當盜賊。在上的領導人若是昏庸不知弊端所在,在下的管理者也不知病之所在,又如何能拯救社會使其和平安定。

正一

世人皆知莧菹可以剖鱉,而不知朱草可以剖人。小人由是知神可以分,氣可以泮,形可以散。散而為萬,不謂之有餘;聚而為一,不謂之不足。若狂風飄發,魂魄夢飛;屐齒斷蚓,首尾皆動。夫何故?太虛,一虛也;太神,一神也;太氣,一氣也;太形,一形也。命之則四,根之則一。守之不得,捨之不失,是謂正一。

莧菹是一種菜,又叫莧菜,世人都知道鼈肉不可和莧菜一起食用,否則會破壞鼈肉的營養。傳說中的一種紅色瑞草。王者有盛德則此草生。古以為祥瑞之物。又稱“朱英”,“赤草”,“頳莖”。《服食方》內言:‘朱草’狀如小桑,莖似珊瑚,汁流如血;以金玉投之,立刻如泥。——投金名叫‘金漿’,投玉名叫‘玉漿’。——人若服了,皆能入聖超凡。從兩種食物的啟示領悟修道的道理,知道神具有分身的作用,氣可以溶解分散。氣散化成萬千,不能稱為有餘。聚而為一,不能稱為不足。若是不依照規矩修行,使氣像狂風飄發,必使其魂魄夢飛,或像切斷蚯蚓那樣,只見首尾皆動,這是什麼緣故?所謂太虛?唯有一虛。何謂太神?唯有一神。何謂太氣?唯有一氣。何謂太形?唯有一形。性命雖然細分有四,即「虛神氣形」,但根本為「一」,就是專致一途。這箇一並非真有,不能守亦不能捨,因為守之不得,捨之不失。這就稱為「正一」。

天地

天地盜太虛生,人蟲盜天地生,虫營虰者,腸中之蟲也,搏我精氣,鑠我魂魄,盜我滋味,而有其生。有以見我之必死,所以知天之必頹。天其頹乎,我將安有;我其死乎,虫營虰將安守?所謂奸臣盜國,國破則家亡;蠹蟲蝕木,木盡則蟲死。是以大人錄精氣,藏魂魄,薄滋味,禁嗜欲,外富貴。雖天地老而我不傾,虫營虰死而我長生,奸臣去而國太平。

天地是盜取虛空能量而誕生,人蟲皆是盜取天地而生,肚子裡的蟲虰是盜取腸子的養分而存活。蟲虰依靠噬我的精氣而活,消耗我的魂魄,盜取我的滋味,所以能夠生活。尤以看到彼此依附生存的現象,所以明瞭就算天地也有頹廢的一天。假使天地有毀滅的一天,那麼你我又如何能夠平安活著。若是自我都活不了,那依附你的蟲虰又如何生存啊?當國家出現奸臣盜用國家資源時,就是國家要破亡的時候,甚至也連累到家破。就像蠹蟲依附蝕木而生,當木材被消耗盡時,就是蟲亡的時候。因此有識之人,謹慎的收錄精氣,隱藏魂魄,淡薄滋味,禁止嗜欲,不貪求外來富貴。若能如此修為,天地雖老化但我仍能不傾倒,蟲釘死我也仍然長生,奸臣消除而能國泰民安。

稚子

稚子弄影,不知為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為像所侮。化家者不知為家所化,化國者不知為國所化,化天下者不知為天下所化。三皇,有道者也,不知其道化為五帝之德。五帝,有德者也,不知其德化為三王之仁義。三王,有仁義者也,不知其仁義化為秦漢之戰爭。醉者負醉,疥者療疥,其勢彌顛,其病彌篤,而無反者也。

 現代時常聽人說:有夢最美!好像很多人得靠夢想來當作自已的人生目標。我們的教育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從小就給建立一個夢幻世界,究竟這樣的教育是健康或是有害呢?這是教育家的責任,應該給予下一代那些教育做基礎,這是很專業的觀念,就得有勞教育專家們多費心了。

  看見小孩玩捉影子遊戲,他沒想到已被影子給戲弄了。狂妄的人侮辱他人的雕像,他沒想到已被雕像給反侮。夢想家,因為過度投入夢中,他不曉得已被夢想出來的家給蒙蔽。追求建立國土領域的人,他不曉得已被這個國土給幻化。想要爭奪天下的人,他不曉得已被天下景象給幻化蒙蔽。中華民族的偉大起始,大家以為只是無稽之談,真是太小看老祖宗的智慧。過去、所以建立出有三皇,主要在演化出五帝德行,那是具有教化人們的道理作用。藉由五帝之德行演化為三王主政之仁義。這對中華民族來說是很重要的啟示,相對的,舉出世間有仁義的對立關係,所以演化成為秦漢之戰爭現象。

陽燧

陽燧召火,方諸召水,感激之道,斯不遠矣。高視者強,低視者賊;斜視者狡,平視者仁;張視者怒,細視者佞;遠視者智,近視者拙;外視者昏,內視者明。是故載我者身,用我者神,用神合真,可以長存。

若要理解如何令心神專致感應道交,你只要懂得古代利用照日取火與挖取溝渠引導水源作為蓄水,那對於心神之解行的道理就不遠了。這裡從人的眼光來判斷他內心的想法,亦同時能引為面相的技術。眼神是通心,所以能從眼神中看出一個人心裡的動機。先說看眼睛位置的方法,有高視、低視、斜視、平視、張視、細視、遠視、近視、外視、內視等,總計眼睛表達共有十種位置,類似現代語言神經學的研究,我國古老學術早已有此技術。從一個人表達行為上配合眼睛的位置,即能判斷出此人內心與語言是否一致?當你與人對面講話時,他的眼睛放在哪裡位置,具現代醫療科學的研究,認為與腦部的操作有關。

高視就是眼睛往上看,而不看著對方。低視就是眼睛看地上的位置。斜視就是眼睛位置看左右兩側。平視就是眼睛對著你的眼睛。張視就是眼睛張得特別大,類似恨怒的眼光。細視就是瞇瞇眼的看著對方。遠視就是眼睛放在遙遠之處,而忽略眼前的對象。近視就是很接近你的對視行為。外視就是一邊講話,還能一邊地往外看,類似一邊與人對話,還能一邊看電視也算是外視的道理。內視就是幾乎是閉著眼睛說話的人,很多出家人常見有此行為,但他們是怕犯戒及損耗精神而用此法門。

這裡說高視者強,自恃傲慢的人,就是看高不看低。低視者賊,通常行動見有低頭的人,多數是常做些見不得人的事,所以眼神不敢與人正面對視。斜視者狡,就是狡猾的人。我就交過這樣的朋友,你只要聽他講話,他的眼睛就不斷的左右移動。還有擔任過調查員的人,因為警覺防衛性高,他也會有此眼睛斜視的動作。平視者仁,眼睛很少左右上下移動的人,內心是仁善者居多,尤其是在與人對視時,必定是直視的對方。張視者怒,你看人生氣時,內心的火往上衝,就會把兩眼睜大,眼神就像噴火一樣,就連眼皮都合不起來,這就是恨怒的心。細視者佞,有些人天生就是眼睛小,鼻子小,這是天生的造型,並非刻意作為,難道這樣也算是細視嗎?基本上也算是這樣判斷沒錯。佞是諂媚之性,人笑起來的表情,同樣能判斷出此時的心境。遠視者智,這箇遠視不是真的定在遠處目標,那是一種譬喻而已,而是沒有定焦點的眼神。近視者拙,就是反應不迅速的意思。通常若有近視的人,所謂的拙不是笨蛋,而是必須等待眼睛看清楚後才有想法及行動,所以速度上要比正常人緩慢一些。

註:古時用銅質製成的凹面鏡。用以聚集日光,點燃艾炷施灸。《本草綱目》卷主:“陽燧,火鏡也。以銅鑄成,其面凹,摩熱向日,以艾承之,則得火。”

  陽燧,古代照日取火用的曲率很大的凹面銅鏡。

  早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便有對陽燧的介紹——《陽燧照物》:

  陽燧照物皆倒,中間有礙故也。算家(精通算計之術的人)謂之“格術(我國古代推求球面鏡原理與球面鏡製作方法的算術)”。如人搖櫓,臬(船上架櫓的支柱)為之礙故也。若鳶飛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鳶遂相違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中間為窗所束,亦皆倒垂,與陽燧一也。陽燧面窪,以一指迫面而照之則正;漸遠則無所見;過此遂倒。其無所見處,正如窗隙、櫓臬、腰鼓礙之,本末相格,遂成搖櫓之勢。故舉手則影愈下,下手則影愈上,此其可見。(陽燧面窪,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離鏡一、二寸,光聚為一點,大如麻椒,著物則火發,此則腰鼓最細處也。)豈特物為然,人亦如是,中間不為物礙者鮮矣。小則利害相易,是非相反;大則以己為物,以物為己。不求去礙,而欲見不顛倒,難矣哉!(《酉陽雜俎》)謂“海翻則塔影倒”,此妄說也。影入窗隙則倒,乃其常理。)(以上資料來源Bai百科)

死生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物。化化不間,由環之無窮。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達此理者,虛而乳之,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

萬物生命是如何生滅?虛空有你看不見的能量,我們稱它為神。能量或神靈皆非凡夫肉眼能見,所以稱為神。神靈能化出真氣,真氣又能化生血液,如同大地雨水流通的道理。血液融通,故能化生形體,成為形體,故能化育嬰兒,嬰兒化為孩童,然後兒童成長為青年,青年又成長為壯年,壯年又走入老年,老化進入死亡。萬物死後歸於虛空,虛空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萬物。化生從不間斷,類似轉輪一樣循環著,亦有如佛教說的法輪永恆的旋轉不已。萬物若非時空孕育誕生,你就無法生存。萬物若非時空的改變,你也不會滅亡。若你真懂得生死輪迴者,虛空是能由人創造出來的,處於虛空之中,即能令神靈不繼續演化下去,同時不讓形體延續的老化。知此裡者,即能不受生死輪迴的約束。

爪發

爪發者,我之形。何爪可割而無害,發可截而無痛?蓋榮衛所不至也。則是我本無害,而筋骨為之害,我本無痛,而血肉為之痛。所以知喜怒非我作,哀樂非我動,我為形所昧,形為我所愛。達此理者,可以出生死之外。

人體長出的指甲,雖然是從人體上長出來的,但為何剪指甲時,能不傷害人體呢?並且只要長出來剪斷它,你也不會感到痛?這是因為氣血經脈(神經系統)不在哪裡,剪指甲不會傷害人的性命根本,因為那是由人體筋骨長出來的。性命根本是沒有痛的反應,那是血肉之軀才有的痛感,證明知道痛與痛之所在是不連在一起的。所以說那喜怒的情緒,並非真我的反應作用,哀樂也非根本心之所動。主要在人執著肉體上的感覺,太過喜愛保護這個軀體的緣故,若能領悟這個道理者,即可跳脫生死的輪迴。

神道

太上者,虛無之神也;天地者,陰陽之神也;人蟲者,血肉之神也。其同者神,其異者形。是故形不靈而氣靈,語不靈而聲靈,覺不靈而夢靈,生不靈而死靈。水至清而結冰不清,神至明而結形不明。水泮返清,形散返明。能知真死者,可以遊太上之京。

在學習道教經典時,常聽聞「太上」一詞,凡人彼此拼命的比較誰的境界高?究竟太上是指何境界?這裡有簡略的解說,學者不可忽略箇中意義深遠。太上境界視其虛無為其神靈,神亦可解為真實虛空中的能量,空性之神是指妙有作用。在天地之間,明暗具有促使萬物的生滅功能,此陰陽被視為神的作用。人及萬物生靈,則視其血肉是神的作用。太上、天地、人蟲所認為的神,幾乎都是指相同的東西,只是外表形貌不同而已。所以說,當形體不能覺受到神靈時,尚還有心氣能感受到;語言不靈通時,亦還有聲音的靈應;醒著知覺不能感應到神靈時,作夢時亦能感應到;活生生時不能感受到,死後亦能感受到。水雖然清澈,但結冰後就不能清澈,神雖然清明,但落入形體之後就不能清明。當知,冰水解凍後自然清澈,形體解散後自然清明。能知真實生死的人,就能遨遊太上之神境。

  水結冰有如人的執著,致使觀念上的偏差而誤入歧途。這裡指出人為何要修道回歸本性,因為受到肉體的束縛,故有遮閉神明的作用。

神交

牝牡之道,龜龜相顧,神交也;鶴鶴相唳,氣交也。蓋由情愛相接,所以神氣可交也。是故大人大其道以合天地,廓其心以符至真,融其氣以生萬物,和其神以接兆民。我心熙熙,民心怡怡。心怡怡兮不知其所思,形惚惚兮不知其所為。若一氣之和合,若一神之混同,若一聲之哀樂,若一形之窮通。安用旌旗,安用金鼓,安用賞罰,安用行伍?斯可以將天下之兵,滅天下之敵。是謂神交之道也。

熙熙:溫和歡樂的樣子。

怡怡:形容喜悅歡樂的樣子。

  異性相吸的道理,彼此龜龜相互照顧,這是因為具有「神交」的作用。鶴與鶴之間的叫聲,它的聲音是響亮而淒清,這是一種「氣交」的作用。彼此的呼應皆是由於發生情愛的交會,所以才有「神氣」相交現象。所以說,成熟有見地的人,就懂得修道與遵守天地的法則,打開寬闊的胸襟符合至真之道,融合天地人為一氣而化生萬物,和諧神氣以接待兆民。我心隨時保持在溫和歡樂的狀態,民心自然也就會感受到喜悅歡樂。使心保持在喜悅安樂,不罣礙在任何的心念思維,使形體放鬆不刻意的矯正,到達無所為而為之。倘若如此修行之,當身心能證取一氣和合,或達到一神混同,或在一聲中不分哀樂,一形體上貫通無阻。又,何必要豎旗養兵,何必要鳴打戰爭的金鼓,何必設立法律來獎罰,何必整裝隊伍來保護民眾。這人世間就能安樂和諧,不用養軍人來衛護,消滅天下所有的敵人, 這是說明神交之道寶貴的理念。

大含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氣相乘而成聲。耳非聽聲也,而聲自投之;谷非應響也,而響自滿之。耳,小竊也;谷,大竊也。山澤,小谷也;天地,大谷也。一竊鳴,萬竊皆鳴;一谷聞,萬谷皆聞。聲道氣,氣道神,神道虛;虛含神,神含氣,氣含聲。聲氣形相道相含,雖秋蚊之翾翾,蒼蠅之營營,無所不至也。由此知之,雖絲毫之慮,必有所察;雖啾嚓之言,必有所聞。唯大人之機,天地莫能見,陰陽莫能知,鬼神莫能窺。夫何故?道德仁義之所為。

虛空化生神,神化生氣,氣化生形象,形氣相乘作用形成聲音。人的耳朵不必刻意聽取聲音,聲音出現後自然能聽到聲音的塵相;當你對著山谷呼喚時,山谷出現的聲音並非回應你,而是應聲充滿山谷中後,形成自然的回應作用。當耳朵聽取聲音是小的奪取神氣,若如山谷的回聲力量,則是大的奪取神氣作用。山水彼此動靜是屬於小谷的聲音;天地的呼應是屬於大谷的聲音。一但在你心念上出現聲音的竊取動作,那勢必就會造成更多且大的竊取神氣。你只要從心動一盯點小谷聽聞聲音,就會動到有如聽聞萬古的聲音。當知,聲音一動則是氣動,氣一動則是神動,神一動則虛空動。虛空中有神,神中有氣,氣中有聲。表面聲氣形相是分別為四,實際是相含為一體為一心,色塵擾心的作用力,有如秋天的蚊蟲及蒼蠅被食物的氣味吸引飛動,心念是無所不至。由此可知,雖然你的內心只動絲毫的心念,你也會察覺到;或只是微小的聲塵,你都會聽聞到動心的作用。唯有秉持寬闊的心量視野,有如天地大的聲音也不能干擾你,陰陽也不能左右你的心智,鬼神更不能窺視到你。何故呢?因為是講究修行道德仁義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