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四十五念註解

對常人來說,欲入道門談何容易?這話沒有歧視的意思。因為道法自然,道在平時生活上用功,聖凡同處凡塵,唯有聖賢之智,得以有寶貴的修行智慧,所以能超凡入聖。妙道出於聖心,所以觀察心神得入其太清,自然得道。

道家《要修科儀戒律鈔》老君曰:乃可存精氣集神靈,駕六龍馳窈冥,觀九都后土庭,乘浮雲入太清,宿虛無捷六丁,入仙府得長生。舉「長生四十五念」,說明功齊天地、數法自然,出自《法輪經》乃是心行密修要道之秘訣。思念無量乃指心念紛飛,能製造出廣大無邊的境界,所見對應心念,致使妄想雜念干擾清靜。若之學、奉、見,而有普得即為功德,普形容博大,轉入身與我神就是身心修持。後四句對應於所見之妙用。如第一條見神仙,後四句入定妙通,其它以此類推對應。

一、 若學「神仙」思念無量,普得「長生」身與我神「入定妙通」。若參學神仙法門,能得神仙長生訣,重點在入定心得妙通無礙之法。

二、 若奉「師宗」思念無量,普得「訓勵」身與我神「同受制度」。若奉行師命宗法旨趣,能得師心訓勉及鼓勵,重點在等同師身遵受制度的規範。

三、 若奉「經教」思念無量,普得「聰慧」身與我神「同得昇仙」。若奉行學習經典教法,能得經典眾集之聰明智慧,身心的成就等同昇華仙道。

四、 若見「講說」思念無量,普得「瞻聽」身與我神「了解玄義」。若見就是感應於心,不只是用眼睛看到的。若見演講說法,能得瞻聽,瞻就是視,指耳目皆明,重點在於能使人了解玄義。這裡談玄是透過耳目感應於心的變化作用。

五、 若見「齋戒」思念無量,普入「法門」身與我神「內外清肅」。若見齋戒修法,看見有人整潔身心,古人於祭祀之前,必先齋,齋必有戒。各種修持法門,各有其信奉遵守的戒律,能遵行戒律者即能入其法門中,而使身心之內外清淨嚴肅。

六、 若見「行香」思念無量,普入「芳盛」身與我神「不履穢塵」。行香是修持時的一種法門,就在點上香後,在香期中行走的修持法。古徳信行香云法門是走在清淨地之上,能使人沐浴清淨頓超諸苦,故能得不履於穢塵之上。

七、 若見「三光」思念無量,闇冥「普消」身與我神「長處光明」。三光在外是指見日月星,在內則是精氣神。三光能普遍消除闇冥,令身心長處於光明境地中。

八、 若見「雨注」思念無量,普得「灑潤」身與我神「得天蔭流」。下雨就是天地的循環作用,雨水具有灌溉滋潤萬物的功能。得見雨注,如同聖心甘露的普潤,表示得天恩厚,庇祐流通生命。

九、 若見「行雲」思念無量,普得「蔭覆」身與我神「同入雲輪」。看見天上飄動的雲層,稱為行雲。行雲與香煙的圖案近似,有庇蔭的功能。太陽光中亦有紫外線光,若某地區不得行雲的遮避,所有萬物生命完全照射,那恐怕存活的機會就渺小了。雲霧是地面水氣的蒸發,上升後與空氣結合變化,這與身心體內的水氣運輸系統相同,所以說同入雲輪,具有輸送血液循環的作用。

十、 若見「素雪」思念無量,普居「潔白」身與我神「凝氣成真」。素有真誠及潔淨的意思。雪霜是水與空氣溫度的一種變化,使身心潔白即能凝氣成真,比喻修煉時的身心狀態,若能袪濁即能成真。

十一、 若見「霜露」思念無量,保貞「不落」身與我神「無不制伏」。天氣變化成雪的溫度,比霜露的溫度還要低冷。露水在晚上氣候低溫時可見,霜在海拔較高或低溫之處能見。高處不勝寒,越高越冷。得見霜露,比喻修持見到初步的功夫時,記得要保持貞潔,不落就是不懈怠有墮落,如此則無不制伏。

十二、 若見「淨水」思念無量,普得「沐浴」身與我神「洗垢除穢」。比喻修法時得見的清淨心念,當得思念淨水的沐浴,洗除身心的污垢穢氣。

十三、 若見「大江」思念無量,普注「淵澤」身與我神「無不包容」。高山小溪之水匯聚而入大江,此大江之水,乃指心念從粗想轉為專注,能普注淵澤心海,令身心無不包容。

十四、 若見「太山」思念無量,普得「障遏」身與我神「棲託巖穴」。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昔日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泰山比喻得見心主;修持當見心能作主時,其力有如高山能障礙遏止一切惡,此時方具有棲身巖穴的能力。

十五、 若見「樹木」思念無量,普無「凋悴」身與我神「鬱成茂林」。樹木是大地之生物,比喻修道得以生化時,自然不流落於凋零憔悴,使其生命如生物之茂盛成林。

十六、 若見「種植」思念無量,普得「滋長」身與我神「學日成生」。人心念如植物之種子,修道念一切善為道種,在得適當的養育環境能茲長,來日必能學日生成道苗。

十七、 若見「果林」思念無量,普得「成就」身與我神「結實生根」。果實是植物成熟的表徵,比喻修道得見成果,而能結實生根。

十八、 若見「飛鳥」思念無量,普得「空行」身與我神「時生羽翮」。飛鳥比喻氣化升天的能力,空行是飛天的能力,但必須先拋除此身之累贅,自然時機成熟而能生成羽翮,擁有飛升的能力。

十九、 若見「禽獸」思念無量,不生「害心」身與我神「隱學幽林」。禽獸比喻為惡行,看見諸有惡行不生害心,而能遁隱藏於幽林。

二十、 若見「宮闕」思念無量,普得「瞻仰」身與我神「轉輪諸天」。宮闕就在腦部中,所有修道心念瞻仰得以解脫,重要在於腦中智慧的轉輪,就是意識形態的轉化。

二十一、 若見「城社」思念無量,普得「入朝」身與我神「修整嚴飾」。城社就是修道中諸有念所出現聚集的景象。入朝表示此境界,仍屬於出離氣化未得歸藏的氣,如同人體發生的疾病,果得入朝歸藏於器官,則能修整嚴飾身心。

二十二、 若見「臺館」思念無量,普瞻「八極」身與我神「洞見幽微」。臺館分別設立於八方,此館非凡俗別館,乃是心力覺性功能。

二十三、 若見「靈壇」思念無量,普履「法門」身與我神「得道無為」。靈壇非別處,就是心上感應的壇城。修持法門而有感應於心,當知一切是無為道,不可認賊作父。

二十四、 若見「童子」思念無量,普得「出家」身與我神「同得道真」。修道論述有胎且能孕育童子,童子非人身,乃是表徵出離凡俗得其真氣。

二十五、 若見「道士」思念無量,普棄「榮累」身與我神「早得飛仙」。道士身是出家人,當然不能受世塵名利的累贅,不然無法修正飛仙之果。

二十六、 若見「賢人」思念無量,普推「貞義」身與我神「教化齊同」。賢人具德,保節兼修仁義,對世間眾生而言,象徵著貞操仁義之楷模,就是最為真實的教化樣版。守戒律是修道人保守貞操的規矩。

二十七、 若見「聖人」思念無量,普得「其道」身與我神「通真達靈」。現代聖人難見,但聖心是人人皆有,修道家說聖心就是清淨心。聖人所遵符合於「道」的精神,聖心生入道能通真,真能達靈,因此說聖人其道能通真達靈。

二十八、 若見「盛年」思念無量,普不「衰老」身與我神「長保劫年」。人有生老病死,講到盛年,許多人就不知愛惜盛年時期。為何修道要提盛年期呢?因為盛年好修道。經過盛年後,緊接著就是走上衰老,此時若知愛惜生命,就能長保生命渡過劫年。

二十九、 若見「美女」思念無量,轉身「為男」身與我神「守貞入真」。若對男性修眾來說異性是美女,反過來說就是帥哥。這是指修持駕馭慾念,減少慾念干擾,方能保守貞操入於清淨真道。修道練炁的過程上,亦有其所謂的盛年期,有慾望興盛難以控制的時刻,此時若不堪誘惑,不知守住貞操,必定會前功盡棄,甚至於白忙一場。

三十、 若見「伎樂」思念無量,普無「哀憂」身與我神「靜默宮商」。現代生活習慣普見伎樂,大家都以為是一種正常身心休閒,若過度貪玩著迷,就可能導致樂極生悲。宮商是脾胃土及肺金,伎樂包括飲食及謳歌作樂,過度而有傷害身心的情況。若對修道過程來說,伎樂心一起,慾念紛飛,不知靜默節制,則有傷脾肺之氣。

三十一、 若見「王子」思念無量,普得「從容」身與我神「轉輪王家」。若見王公諸侯者,從容就是舒緩、不慌不忙的樣子。修道家見權貴不能心生分別心,這樣才能轉動王家之心。王子比喻已見性,若見境界現前,只要從容的對待,則能轉動風輪周全一身。

三十二、 若見「富貴」思念無量,普得「豐足」身與我神「儈散功德」。若見富貴應該「知足」,倘若不知足且不作儈散,則無法豐富充足人生。儈散就是佈施。若得福報必須佈施迴向,修行取之眾生,應該回饋眾生。

三十三、 若見「貧人」思念無量,普離「窮戹」身與我神「轉人歡泰」。若見貧人,了解貧困的理由,即能轉貧人於歡樂安泰的生活。戹音唸作厄。修道若遇貧困時期,顯得相當寂寞無聊,尤其是專走修空的人,到達某一階段時,有如世間之窮厄,必須了解關鍵所在,方能樂於貧瘠轉人歡泰。

三十四、 若見「廚食」思念無量,普得「飽足」身與我神「口無爽味」。若見廚房飲食美味,只要能夠飽足即可,不可貪求口味。修道能使身體氣化降下甘露,有如自備廚房自得美食,但氣飽不思食,飽足氣通全身,不會有口感爽味的貪欲。

三十五、 若見「平地」思念無量,普得「安寂」身與我神「種植並生」。若見平地,表示修道進入平常心,前無洶波滔湧的阻擾,能令心入安寂,這種境界是道種亦是道苗。

三十六、 若見「屋舍」思念無量,普得「蔭覆」身與我神「宮宅整飾」。修道見屋舍,表示氣行上頂,故能蔭覆周身。真炁通遍全身有如宮宅整飾。

三十七、 若身「暮臥」思念無量,普得「安寧」身與我神「同靜虛空」。修道走過前面的鼎盛時期,慢慢也會走進有如暮臥階段,看起來懶散,做起事來打不起精神,此時必須作好調節,令心處於安寧,亦等同清靜而入虛空性中。
三十八、 若朝「起居」思念無量,普得「曉明」身與我神「同光太陽」。若修道中見有如起床時,精神振作得見曙光,當念身心有如曉明,如同太陽光照遍及身心內外。

三十九、 若服「衣裳」思念無量,普得「嚴飾」身與我神「同生羽服」。道家的衣裳是指皮膚,氣足通於血脈達於表,則能莊嚴膚色,則同於穿著亮麗的羽毛。

四十、 若戴「巾帽」思念無量,普得「冠冕」身與我神「同戴華蓋」。頭戴巾帽不是戴帽子,乃是指氣貫通百會,如同頂戴華蓋寶幔。

四十一、 若著「屐履」思念無量,普得「乘風」身與我神「足躡紫雲」。屐履就是氣降達腳踵,兩腿變得有力量,走起路來如乘風便利,所以說足躡紫雲。紫色的雲是血色變出來的氣。

四十二、 若見「乘船」思念無量,普得「濟度」身與我神「不拘橋樑」。乘船不是指坐船,而是體內血水氣的轉換功能,主要在精液血水能傳送身體各器官,身體內唯有水氣不拘橋樑,就是不用血脈導管的輸送。

四十三、 若見「乘車」思念無量,普不「步行」身與我神「同策飛輧」。乘車更不是指坐車,體內真炁融合血液的行動,就像身體坐在車裡一樣,不像步行舉足各別的動作,它們是融合在一起的。

四十四、 若見「乘馬」思念無量,普得「飛步」身與我神「乘雲駕龍」。乘馬是指心氣合一,比喻馬奔跑的速度,就像人的心念一樣的快。所以用飛步作為比喻。乘雲是運氣,駕龍是掌控心神。

四十五、 若見「太清」思念無量,普蒙「虛泊」身與我神「飛昇金闕」。太清境就是修道基礎,轉化慾念見心清明,所以能淡泊世俗凡塵,太清化精往上是上清境化氣所以說飛昇,上清在中再往上就是玉清境能化神。金闕就是炁門。
/摘錄於天眼看世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